7.18.2008

那麼,老規矩

考上正式就要把聘書放上來,是不是這麼說的?

好吧,那就


感謝支持

2.28.2008

有陽光的房間


前陣子,老哥他購入了冀望已久的DSLR,拿來我這兒分享。我拿起來對著房間的窗戶拍。房間很舊,我很窮,沒有精彩的擺設與迷人的傢具。不過我盡力將眼前所看到的光記錄下來,因此有了這張鋼彈與iBook,還有窗戶與陽光的對話。

我很喜歡陽光燦爛的感覺。

這裡說的不是夏日豔陽高照的那種陽光。是在悠閒的午后,泡上一杯Latte,或許一壺好茶,佐上一本好書,與斜射進來的陽光。

小時候很怕黑,卻喜歡黑夜。喜歡在一個人的夜裡做著自己的事,或許看書、或許塗鴉,或許只是聽著廣播聽著音樂。我想很多人都喜歡這樣的感覺,夜深人靜時最能夠沈澱心中紛沓的思緒。慢慢長大,睡得越來越晚,但是熬夜的目的卻也慢慢不同;大學時,常常是為了趕作業、上網成癮、或純粹只是不想太早睡。熬夜,忽然變得只是種糟糕的習慣,習慣處在黑暗的環境中。

隨著年紀漸長,眼界也變得不一樣。而曾幾何時,終於注意到在無光的夜晚,能看見的,只有擺在眼前的東西。

能夠看得見,證明了光的存在;人類很幸運,是在哺乳動物中,甚至是靈長類中,少數看得見色彩的物種。現在的我,比起在黑夜中看著腳下,更喜歡在陽光下望向遠方,看見更多的人事物,看見更多的幸福,看見更多的美麗人生。

即使是待在一個人的房間,讓外頭的陽光灑進來,就感覺到外頭的美麗也跟著進來了。即使是在最辛苦的時候,也要盡力去抓住所能掌握的幸福。

幸福的人生,真好;有陽光的房間,真好。

1.08.2008

有音樂的生活︰DEPAPEPE



最近,很忙。

iTunes資料夾裡的歌很久沒更新了;iPod也是偶爾睡覺時才會聽。電腦的喇叭,則通常播放的都是英文聽力練習。

不過人生中真的不能沒有音樂呢!最喜愛的夏川里美還是會三不五時放一下,雖然演唱會去不成;凱文柯恩也經常在播放列表中,沈澱雜亂的思緒。

但一樣的歌聽久了還是會想換個味道。當然不是說厭倦了或者膩了,但總是希望能夠品嘗不同的歌曲,能夠帶來新的感覺。

今天發現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日本雙人組合,DEPAPEPE。第一眼瞧見專輯封面,好幾張用插畫來表現,很繽紛活潑的外觀,很吸引人;隨手找了一下,卻發現音樂更吸引人。


這個團體並不是唱流行歌的偶像,而是彈奏古典吉他的年輕專家。這樣的組合,在台灣我還不曾看過。他們的理想[配樂也是主流音樂]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概念,卻成功將非主流音樂打進主流市場。輕快的曲風充滿著青春洋溢的氣氛,不僅能夠舒緩情緒,流暢的音符,也足以鼓動人心。尤其在MV恰到好處的包裝下,傳達出一種【青春如此美好、人生如此美好】的精神。

第一張專輯"Let's Go"中的Start就是這樣的一首曲子


後來發行的"飆古典"中收錄的名曲,帕海貝爾的卡農,重新編曲後,也成功塑造出不一樣的味道。卡農我從小學就開始聽,一直認為這首曲子永遠都代表天真爛漫、寧靜祥和。直到這幾年大紅,才出現各種新的曲風。這個版本也是相當成功的一個變奏。


執著於自己的理想的人,真的了不起。因為有著這些努力不懈的音樂人,讓我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,也能獲得暫時的平靜,也能夠感受到,活著,真好。

有音樂的生活,真好。

11.07.2007

當記者,很簡單

時代在變,現在當記者啊,特別是社會新聞記者,很簡單,套幾個公式就行了。

當然不是上次提到過的那個神奇報導產生器,那個太專業了,而是在看多了新聞報導之後的歸納出來的公式。

以下文字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敬請鼓掌。
==
公式一︰白目問題萬歲!當記者,也不需要能言善道,只要問些白目問題撐場面就行了。
(被害者家屬家中)
-小朋友,爸爸發生意外,你會不會覺得很難過?
-現在心情怎麼樣?
-想不想念爸爸?
-會不會恨肇事者?
-長大後要不要成為太空超人,懲兇除惡,打擊犯罪,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國民? (呃...這個就太誇張了)

==
公式二︰新聞自由萬能!新聞自由凌駕所有法律之上,憲法在它面前也只是個屁!
-人民有知的權利!(別忘了人民也有隱私權)
-請不要妨礙報導真相!(可是這裡是我家咧,警察要進來也得有搜索令)
-我是記者!我忠於職守!(不如說自己是天皇老子,你個死老百姓別想攔住我!)

==
公式三︰新聞是綜藝節目,灑狗血才夠看
(意外事故現場)
-為什麼會釀成意外?(難不成是蓄意的嗎?)
-還驚動我們(偉大的)媒體!(呃,我不記得有人拿槍逼你們喔)
-來來來,跪下來對認錯求饒!(可是責任歸屬還沒定讞哩)
-哭喊啊!磕頭啊!你這樣平靜怎麼上新聞?(有這種事?)

(颱風天現場)
-天哪!這個風雨真是太大了!我都得抓著這個草才能站得穩!(我看不是風雨太強,而是你太虛)
-市區內淹水的情況是相當嚴重,都已經淹到記者的胸口了!(是啊是啊,不過你人蹲著哩)
-風強雨大,記者現在冒著危險在外頭為各位報導。(不要吧!任何人窗外一望就看得到了老兄)
-好可怕的狂風啊!我整個人都快崩潰了!(你還不承認自己是爛草莓?)

==
公式四︰法官無用論,事實記者說了算
-記者的判斷能力遠高於法官,無須證人、物證、真相等雜碎要素,就可以隨手審判一個人。你要說他們是神,他們也不會反對。

==
公式五︰慣用語(一) '的動作'
{回到意外事故現場}
-現在記者在事故現場做一個採訪的動作。
-搜救人員正在做一個搜尋屍體的動作,而家屬正在做一個燒紙錢的動作。
-現在記者要來作一個採訪家屬的動作。(下接公式一)
-好的,那麼現在我們來作一個把畫面交還給棚內主播的動作。

==
公式六︰慣用語(二) '這個部份'
(又來到意外現場)
-那麼在這裡搜尋的這個部份呢
-我們看到現場的這個部份是相當凌亂
-家屬的這個部份都已經很累了,可是搜救人員的這個部份還是盡終職守
-而時間的這個部份已經相當的晚了
-因此我們將我們的畫面的這個部份交回棚內的這個部份。

==
噹噹噹,下課。

11.03.2007

再談料理節目

其實台灣的料理節目,就跟世界各地一樣,從來就不曾缺少過。

但是很顯然的,過去台灣的料理節目就是只打主婦觀眾群;單純的介紹與講解,偶爾穿插些主婦才會聊的家常話。做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晚餐的餐桌上顯得更豐富些。

而綜藝化的料理節目,要吸引的觀眾全就不再是這麼的侷限了。民眾消費力的增加與新世代的崛起,讓一直單純的料理節目產生了不小的波瀾。

著名的料理東西軍很顯然就是針對所有人。極其複雜的步驟,與未曾聽聞的夢幻食材,不說市井小民,就連大廚師都未必有機會使用。這樣的吸引力當然不會太小。

而型男大主廚這樣的節目,一來阿基師的形象很容易就能吸引到眾多師奶,再者年輕與活潑的風格也抓住了許多年輕的族群。將原本複雜的料理過程簡化到極致,讓每個看到的人都覺得︰這樣的話,我應該也做得出來。社會形態的轉變,單身族、雅痞族越來越多,加以物價的飆漲,外食有時變得不若自己下廚吸引人。交互作用下,造就了這種節目的成功。

這些都是料理節目綜藝化的成功案例。

但是與此同時,也有另一種節目出現。我想可以稱之,綜藝節目料理化。

一樣是由日本傳出,【辣妹廚房】應是始祖吧,香港也有了,接著台灣也出現了,就是吳宗憲的【KUSO廚房】。剛開始也會抱著新鮮與好玩的心態看了一會兒,但是一陣子後卻漸漸感到噁心。

這樣的節目都是叫上藝人來下廚,然後由另一群藝人來試吃,接著就毫不嘴軟地批評菜餚、嘲笑下廚者。

偶爾會出現原本評審的人變成下廚的人,成品自然也不會太好;偶爾也會出現下廚的人變成評審的人,那毒舌的程度,甚有過之。

本來嘛,名菜不比家常菜,很多時候一道名菜讓幾十年經驗的主婦來做都未必做得好,何況是整天忙著趕通告的藝人。或許是為了節目效果吧,做評審的就是要毒舌,觀眾才會愛看。

選秀節目要毒舌、談話節目要毒舌、料理節目要毒舌,不同的是這裡兩邊都是藝人,無論再怎麼毒舌,所有人都要笑得很開心。

無論心裡如何的難受。

很有趣,人們總是喜歡看別人出糗。越是毒舌,越有人罵,但越有人會看。是啊,言論自由嘛!沒人逼你看,不喜歡轉台呀。好吧,我就轉台了。

我想,我是被遺留在過去的年代了吧。

9.17.2007

寫給想要減肥需要減肥的你

世界上只有一種運動能夠減肥!

那種運動稱之為--有氧運動。

好吧,確實結論下太早顯得武斷了點,但是有氧運動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玩意兒。

說得更精準點,有氧運動並不是【一種運動】,而是【一種運動方式】。
說得更具體點,有氧運動是控制心跳頻率與持續時間下所產生的運動效果。

稍微深入去探索,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運動也有如此深奧的學問。減肥,說穿了就是甩油;要甩油,當然就要燃燒脂肪;而燃燒脂肪,就需要大量的氧氣。

過於和緩的運動,消耗不到熱量,燃燒不了脂肪,也無法提升心肺功能,嚴格說來只能稱之為活動,而非運動;
而過於激烈的運動,心肺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,也無法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。

【有氧運動】的學問,便在於此。

==
根據醫學研究,要達到有氧運動的條件如下:

(220-實際年齡) x 85% = 心跳頻率上限
(220-實際年齡) x 65% = 心跳頻率下限

時間則是在12分鐘以上,剛開始可控制在12~15分鐘;最適宜時間則在30~45分鐘。前五分鐘會先燃燒澱粉,之後就會開始燃燒脂肪。一個禮拜做個3~5次也就夠了,此類運動不必天天做,但效果一定有,快與慢的差別罷了。

不同的資料數值會有些許的誤差,不過大概在這個範圍即可。
==

這麼一來,有氧運動的範圍就大了,慢跑也好、體操也好、騎腳踏車也好,甚至只是原地踏步或疾走,林林總總一大串,只要能夠符合上述的條件,都能夠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。

為何坊間的有氧運動教學有許多的動作變化?一方面是讓身體各部位都活動到,避免將疲勞集中於定部位,能夠延長持續時間,也不至造成其他部位的退化;一方面或許如此一來也比較不容易厭倦。

比較特殊的是游泳,雖然也能有效消耗熱量,但游泳會傾向增加浮力與保持體溫,因此會留存些許脂肪;這也就是為何一般總說游泳會修飾肌肉線條。

人年紀一大,新陳代謝就慢了,也就更需要運動了;要不,廢物毒物什麼的,通通堆積在體內,豈不可怕!

如果走在路上聽到人家討論吃那個什麼什麼能夠減肥.....我忽然想到一句話:

傳說拔到獅子的鬃毛,掉落的頭髮就能長回來,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啦~

8.15.2007

在料理中享受生活

我從小就滿喜歡料理的。

平時就喜歡鑽到廚房裡幫忙,電視上轉到料理節目會停下來看看,沒事看見食譜會拿起來翻,偶爾也會自己弄點怪怪的東西吃。只是因為成長歷程的緣故,一直就是停留在玩票的階段,從未進入內行的領域。

入伍前,因為閒著,和不適任陳跑去報了中餐丙級,當了將近一個月的快樂料理人;服役的時候也因為處所有整套的廚具,加上想要省錢,也是長期自己下廚,也曾在聯絡處引起好些日子的自己動手做風潮。

雖然最後終究是沒去考證照,但經過這兩個階段,廚藝算是有著一定的精進。

我一直有一個想法,存一筆錢,在安靜的郊區找一塊地,打造一座綠屋,裡外種滿花花草草,並且每天動手做羹湯,當然走的是輕食主義。現在距離還很遙遠,不過我會期待著。

==
在從小到大所看過的料理節目中,日本、台灣、歐美都各有一些喜愛的。日本就是有夠有名的料理東西軍,特選材料滿天飛,大廚名廚滿地堆,觀眾來賓哇哇叫,吃到撐死不怕肥;雖然知道來賓的反應很多都是浮誇來的,但由於整個節目把料理本身與過程包裝得很好,依舊是看得很開心。重點在於他們將料理提升到了一個稱為憧憬的境界,讓想像在腦中催化,美味昇華至完善,才如此吸引人。

除此之外,平常看電視最常收看的就是新知四台,也因此注意到了travel living上的原味主廚吉米奧立佛。

來自英國,很有趣的一個廚師,看起來是十足大學生模樣。做菜做得開心時,隨手從窗台抽幾片香草就往鍋裡丟;穿著很隨性,不開心時也會烙幾句粗話。

即使如此,他還是能夠展現出耐人尋味得一面。雖然主業是高級料理,卻總能夠用最平民、最便捷的方式呈現,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一樣的美味;而不同於一般的廚師,他在節目裡從頭到尾滔滔不絕地說話,講料理、說食材、談天說地閒扯淡。他也從不在攝影棚錄影,要不在自家廚房,就是在別人家廚房,整個節目洋溢著自然的陽光,又自然又隨性,很能夠吸引人。我甚至可以斷言,當前歐美方面料理節目的風格,都源自於他。

在他身上,真真切切能夠感受得到對料理與食材的熱愛。

另外一個擁有獨特風格的大廚伊斯佛洛依德,十足的一個老頑童。講話有種又像美國南方、又像英國腔的濃厚口音,還挺吸引人的。明明擁有貴族般的紳士特質,偏偏個性卻又痞的很,看他的節目真的很有趣。

他特別喜愛暢遊世界各地,並且挑戰當地食材與料理,整個系列節目的風格很多樣,但卻又有種統調,都歸功於他強烈的個人特質吧。會愛上普羅旺斯,也是因為在他的節目中見識到那兒的絕美風光,與悠閒的田園生活。

而最近迷上的本土節目,型男大主廚,稱得上是台灣料理節目的異軍了;是到目前為止,台灣料理節目綜藝化最成功的例子。

並不是外國月亮比較圓,但真的很開心,我們終於有了足以和進口貨匹敵的料理節目了。

節目中一老一少的廚師組合,二十年經驗的阿基師不僅廚藝高超,口才也不差,而且很幽默,讓一般死板板的料理節目變得有趣起來;詹姆士雖然年輕,但是夠成熟、夠穩重,創意料理也令人歎為觀止;加上曾國城與陳喬恩的組合,毫於劇本的即興演出,四個人與另外兩位特別來賓的互動非常活潑,不同於其他節目主持人與廚師間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。

而且在試吃時好吃、不好吃真的真情流露,根本不需要絞盡腦汁擠出評語來;對於料理的解說也是精彩又真實,搞得我也越來越會評菜了。

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將這種高度專業綜藝節目化,是否不甚合適?但其實也因為如此,也才能讓更多人得以接近這個世界,讓下廚變得不那麼有隔閡。

就好像三大男高音在許多古典音樂界人士的眼中,其實也並非唱得最好;但他們最難得的價值就在於,讓更多更多的圈外人有機會窺探那個遙遠的領域。

在"五分鐘出好料"單元中,廚師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完成一樣完整的料理,並將流程簡化到極致,傻瓜都看得懂,對於忙碌的現在人來說真的是絕佳的企劃,也給了有心下廚的人不小的信心。

原來,做料理也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兒。

==
話說上禮拜剛看完了料理鼠王Ratatouille。

一直都非常喜愛皮克斯工作室的動畫電影。感人的情節與流暢的劇情之外,每每都能夠有前所未有的新點子,笑點也不曾缺少,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經典,也都是新的突破;有時你甚至會忘了自己是在看一部動畫。

無怪乎會被商周尊為全球動畫王國創意總部。

結果上個月才跟侑正借了Cars看完,料理鼠王上映後又迫不及待跑去看。

劇中人物的個性都無比鮮明,而隨著劇情的發展,不同歷練的增長,每個角色的內心與態度也都慢慢有所改變。

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能耐。有時只是短短幾秒鐘的一個轉場,就能帶來深深的感動;精心穿插於其中的配樂,若有似無,卻又有著絕對的存在感,更為整部片帶來了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
場景很好、故事也很好、音樂也很好、料理也很好,都很吸引人。

和日本作品總是充滿了熱血與鬥志不同,這部片所著重的是人心及人生中更平淡無奇的部份;但也因如此,也更能讓一般人有所體會與共鳴。雖然故事發生在高級餐廳中,但卻不讓人感覺距離很遙遠。

那麼看完後,下次再見到老鼠,你說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呢?

開玩笑!當然還是掄起掃把砸過去啊!難不成帶回家養嗎?電影終究是電影,還是別跟現實混在一起。

特別要介紹的是其中的插曲Le Festin (The Feast),由法國女歌手Camille Dalmais所演唱,成熟中帶點童稚的嗓音,幾許慵懶、幾許隨性又揉合幾許性感,有種獨特的味道在,真是好聽極了!也讓我更加確信,法文的無疑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。

不僅如此,作曲者是如此地將歌曲與片子融合到恰號好處,每一次歌聲響起,不僅會立即被那極其優美的旋律吸引,也同時會被捲入那情境之中,感動隨之而來。

平時才聽到就覺得歌好聽的機會並不多,這首真的是其中之一。

聽一百次也聽不膩呢!

那麼一千次.....呃.....

一萬次總該膩了吧?.....挖咧

那麼一百兆次?喂!

這個話題該停了吧?

==
唯一比較不滿的一點,就是此片的中心思想『everyone can be a good cooker』,被片商翻成『料理非難事』。這句中文並不是不好,但是無法與劇情連結,幾個關鍵的點無法產生交集,很是遺憾。

據說此片在BBS上被暱稱為『鼠來煲』,還挺令人發噱。